——區政協九屆常委會2018年工作紀實
2018年,區政協組織實施了66項履職活動,先后對16個議題開展協商,協商前調研69次,報送協商報告9份;對14個議題開展專題調研,對14個項目開展專題視察,形成調研報告14份;對10個項目開展民主監督,聯動開展2項專項集體民主監督。
始終把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擺在首位
嚴格落實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做到一切重要工作在區委領導下開展,一切重要活動圍繞區委、區政府中心任務進行,一切重要安排上報區委同意后實施。區黨政領導參加政協各類協商議政活動37人次,領辦重點提案14件,對有關履職成果作出批示63人次,為政協履行職能、發揮作用注入了強大動力。
把理論研討作為重要載體,向省、市政協報送理論文章26篇,區政協獲組織獎,理論研究工作取得新進展。把履職宣傳作為有力手段,在省政協主席讀書會和全市政協系統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作典型發言,政協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按照區委部署要求,做好區政協機構改革工作,優化專委會設置。組建政協機關黨組,制定議事規則、理論學習等8項制度,建立8個專委會黨員活動小組,實行黨員委員參加雙重組織生活的辦法,實現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兩個全覆蓋”。
始終把緊扣中心大局的責任扛在肩上
圍繞高教新區建設和如何打好“科教牌”開展專題調研,發揮高校委員的資源優勢,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53條。圍繞校園周邊環境治理、知識產權進企入園等開展對口和界別協商,圍繞新建公辦幼兒園開展監督視察,提出建議23條。
針對2017年“高鐵新城產城融合PPP項目”協商意見的落實情況,就“高鐵新城產城融合PPP項目建設”開展“再監督”,就鐵路南站綜管辦開展派駐監督,通過連續的精準發力,助推高鐵新城開發建設。
針對我區打好“產業牌”存在的短板,提出建議31條。針對我區商業市場銷售額統計入庫口徑規范、企業投資項目審批“最多100天”、舊工業小區連片改造、眼鏡小鎮建設、花卉產業發展等方面積極建言,提出建議70多條。針對優化營商環境中的突出問題,組織開展助推“營商環境提升年”行動監督調研活動,安排座談討論、實地查看、明察暗訪等活動37次。
著眼優質山水資源,精心開展“生態牌”調研,提出建議37條。著眼推進精建精美,推進七大社區城市設計與建設、城市精細化管理的專題協商,繼續開展城中村改造和架空線路“上改下”三年行動計劃落實情況的民主監督,提出建議57條。著眼打造生態精品,就塘河沿線整治提升、加大環境污染治理力度等課題深入協商,就城市公園建設管理、美麗田園建設等7 個項目開展調研視察,提出建議48條。著眼城鄉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組織委員深入一線開展監督,發現問題31個,提出建議27條,被相關部門采納13條。
緊扣“健康中國”戰略的貫徹落實,對我區如何打好“健康牌”進行深入調研,提出建議40條。選取《大力發展我區中醫藥事業,助推健康甌海建設》作為常委會重點督辦提案,通過協商、監督、視察等活動把辦理落實提案與推進工作結合起來,助推我區中醫藥事業發展。開展對區安監局的派駐監督和消防安全的專項監督,提出建議22條。
始終把服務人民群眾的宗旨放在心里
引導廣大委員走進群眾察民情,俯下身子聽民聲,厚植為民底色,獲得一致認可。提案聚焦民情,民生類提案占55.2%,促使《做好拆遷安置周轉房老人群體公共服務》等提案均得到高效辦理,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把目光投向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開展系列履職活動,做足為民成色,獲得一致點贊。針對熱點問題,開展專題協商、監督、視察等活動,助推熱點問題得到落實和解決。
時刻心系群眾冷暖,竭誠盡力助解民憂民困,擦亮人民本色,獲得一致好評。開展“六送下鄉”為民服務等活動,做好群眾身邊看得見、摸得著的“民生關鍵小事”。
始終把大團結大聯合的主題抓在手中
區政協堅持有事好商量,通過黨委點題、委員薦題、與部門商題、向社會和網絡征題以及主動找題相結合的方式,經過反復研討磋商,形成年度協商計劃。每次協商活動,都是意見得到充分交流交融的過程。每次監督活動,都是改進工作、凝心聚力的過程。每次調研視察活動,都是發揚民主、集思廣益的過程。
加強與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合作共事,進一步發揮他們在政協工作中的骨干作用。積極宣傳宗教政策法規,共同促進民族關系、宗教關系和諧發展。著力推動構建親清政商關系,配合開展“萬名干部進萬企”專項行動,幫助協調解決相關問題。
以親情、鄉情、愛國情為紐帶,引導甌籍僑領、港澳臺僑及海外人士合力講好甌海故事,當好甌海的代言人。重視華裔青少年“中國尋根之旅”“親情中華”夏令營活動,看望并慰問營員和僑界留守兒童,提升新生代認同感。舉辦“改革開放四十年看家鄉變化”圖片展,全面展示我區的發展成就和滄桑變化,激發全區人民的奮斗熱情。整理出版第二十期政協文史資料,支持政協之友社工作,鼓勵政協書畫院等團體結合自身特色開展活動,共同為甌海發展凝聚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