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街道辦事處、澤雅鎮人民政府,區政府直屬各單位,市派駐甌海各工作單位:
現將《甌海區2021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溫州市甌海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1年7月6日
(此件公開發布)
甌海區2021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根據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浙江省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和《浙江省地質災害“整體智治”三年行動方案》等相關規定和要求,結合甌海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災減災救災重要論述精神,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為根本,圍繞“不死人、少傷人、少損失”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總目標,實施地質災害整體智治三年行動,夯實地質災害風險管控,提升地質災害綜合防治能力,以出色工作建設美麗甌海,平安護航建黨100周年。
(二)工作目標。按照浙江省自然資源廳、溫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甌海分局工作部署,落實“整體智治”三年行動方案,進一步提升我區地質災害綜合防治能力,科學確定重點地區降雨引發地質災害閾值,加強地質災害風險防范區動態風險監測,最大限度降低地質災害危害和損失。
二、重點防范時段、區域
(一)防范時段。根據我區歷年天氣變化和多年氣象災害經驗分析,5月至10月的汛期是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時期,尤其是梅汛期(5月下旬至6月下旬)和臺汛期(7月中旬至10月上旬)是地質災害易發和重點防范期。重點防范時段主要集中在臺風暴雨期間及臺風暴雨結束后48小時內、單小時降雨達30毫米以上、日降雨量達50毫米以上、連續降雨過程雨量達100毫米以上。
此外,地質災害不完全由降雨所誘發,具有不確定性,在無雨期也可能發生地質災害,其中又以危巖崩塌及人類工程活動誘發的地質災害最為典型,因此對地質災害的防治在非汛期同樣不能懈怠。
(二)防范區域。全區以西部澤雅鎮、瞿溪街道、潘橋街道、郭溪街道等山區人口集聚區、交通沿線、景區景點為地質災害重點防范區域,已知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已劃定的地質災害風險防范區、在建的地質災害治理工程以及地質災害易發區內在建工程、農村房前屋后高陡邊坡和小流域溝谷等是地質災害重點防范地段。
三、主要任務
(一)推進地質災害風險普查調查工作。開展甌海區1:50000地質災害風險普查和潘橋街道1:2000地質災害風險調查評價,進一步摸清地質災害風險底數,建立地質災害風險調查數據庫和風險評估模型,為風險防控提供依據。
(二)進一步完善地質災害監測網絡。深入推進地質災害隱患點、風險防范區等分類分級監測,提高監測覆蓋面、精準度、時效性。推廣應用普適型監測儀器裝備,完成20處專群結合監測預警實驗點建設,并接入省廳監測平臺。
(三)切實做好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開展地質災害風險隱患大排查工作,做到“早部署、早檢查、早整改、早落實”。有關部門及各鎮街單位要對地質災害隱患點、風險防范區落實巡查制度,全面監控地質災害隱患和高風險區域。對排查中發現的問題,能現場整改的要立整立改;對不能現場整改的,要明確整改時間、責任人和整改要求,確保排查工作不走過場,通過排查督促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落實落細。結合排查結果,參照相關技術規范,計劃核減9處、新增6處地質災害風險區防范區,調整后地質災害風險防范區共55處。
(四)對新發現的地質災害隱患點或者群眾反映的疑似地質災害危險跡象和山區農民建房地質災害危險性情況進行逐一核實,屬地政府部門要及時進行調查認定、編制防災預案、落實防災責任。
(五)進一步完善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建立以村干部為主體的群測群防監測員隊伍,開展“地災智防”APP的推廣和使用,強化培訓指導,全面提升地質災害數字化管理水平。
(六)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培訓工作。創新宣傳工作方式,進一步提升廣大群眾的防災避災意識和自救能力。對監測員進行專業技能培訓,不斷增強基層人員的識災報災和臨災避險能力。更新和完善地質災害隱患點警示標識牌、危險區分布和人員轉移路線圖。
(七)繼續開展地質災害專業監測和氣象風險等級預報預警工作。自然資源和規劃、應急、水利、氣象等部門要加強協作,健全部門聯合的監測預警信息共享平臺和預報會商的預警聯動機制,做好區級突發性地質災害氣象風險等級預報預警工作,強化地質災害短時實時預警,努力提高預測預報精度,準確掌握汛情災情,科學應對,及時防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各鎮街作為地質災害防治責任主體,要切實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組織領導,認真履行職責,推動各項責任落實到位。
(二)落實資金保障。進一步加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財政支持力度,建立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切實保障資金需求,確保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順利開展。
附件:附件1 2021年甌海區在庫地質災害隱患點一覽表.docx
附件2 2021年甌海區55處地質災害風險防范區一覽表.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