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街道辦事處、澤雅鎮人民政府,區政府直屬各單位,市派駐甌海各工作單位:
《2025年甌海區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已經區政府同意,現予以印發,請認真組織實施。
溫州市甌海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5年5月14日
(此件公開發布)
2025年甌海區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為切實做好甌海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避免和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根據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浙江省地質災害防治條例》《溫州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意見》(溫政發〔2022〕13號)和《2025年溫州市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等,同時結合甌海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兩個堅持、三個轉變”等防災減災工作系列重要論述精神,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進一步樹牢安全發展理念,增強底線思維,堅決貫徹落實統籌好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不斷健全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為推動更高水平“科教新區、山水甌海”新躍升提供堅實的地質安全保障。
二、工作目標
全面完成地質災害風險智控提能升級三年行動,完善地質災害隱患風險雙控機制。持續開展地質災害大排查大整治行動,動態更新地質災害風險隱患“一張圖”,加強地質災害風險防范區日常管理工作。核銷地質災害隱患點2處,核減地質災害風險防范區18處,計劃開展地質災害綜合治理16處,新建地質災害普適性監測點1處、無線簡易降雨報警器20處,落實地質災害監測點設備運維服務,加強地質災害風險調查成果應用。
強化部門鎮街應急響應聯動和基層應急技術支撐,快速有效處置地質災害災險情,最大限度避免和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三、防范重點
(一)重點防范時段。結合我區地質災害發生特點和歷史分析總結,5-7月梅汛期為次重點防范期,7-10月臺汛期是我區地質災害的重點防范期。臺風期間及雨后48小時和夏秋季可能出現的“東風波”暴雨時期是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時段,其次是梅汛期和局地強對流降雨時段。
地質災害不完全由降雨所誘發,具有不確定性,在無雨期也可能發生地質災害,其中又以危巖崩塌及人類工程活動誘發的地質災害最為典型,因此對地質災害的防治在非汛期同樣不能懈怠。
(二)重點防范區域。全區以西部澤雅鎮、潘橋街道、瞿溪街道、郭溪街道等山區人口集聚區、交通沿線、旅游景區為地質災害重點防范區域;已知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已劃定的地質災害風險防范區、在建的地質災害治理工程以及地質災害易發區內在建工程及臨時工棚周邊、山區道路邊坡、農村切坡建房高陡邊坡、小流域溝谷等為地質災害重點防范地段。
四、主要任務
(一)持續開展風險隱患排查。加密巡查地質災害隱患點和風險防范區,屬地政府及相關責任單位重點圍繞地質災害易發區內的農房、旅游景區、宗教場所、學校、康養機構、農家樂、道路、水利設施、各類養殖場所等生產經營場所、市政公用設施、在建工程及臨時工棚周邊等人員密集場所加強排查,及時掌握地質災害風險隱患底數和變化情況,動態跟蹤問題隱患整改,落實防范措施。
(二)落實風險隱患日常管理。甌海區在庫現狀地質災害隱患點14處,地質災害風險防范區129處(含18處核減),另新增地質災害風險防范區11處。按照省自然資源廳《關于進一步規范全省地質災害風險防范區管理的通知》要求,結合“一坡一卡”風險調查和汛前排查成果,做好地質災害風險防范區新增、核減、調整等動態更新。全面核定地質災害隱患點和風險防范區分布及威脅(影響)范圍、風險等級、更新完善實景圖+責任人等地質災害風險“一張圖”全要素信息。持續開展“地災智防”APP在實際工作中的場景應用。
(三)建立健全防治規劃體系。總結“十四五”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實施成效,全面分析“十五五”地質災害防治面臨的形勢,積極參與協助市級地質災害防治“十五五”規劃編制工作。
(四)穩步推進存量隱患清零。嚴格落實《浙江省地質災害隱患點核銷管理辦法》,堅持縣級負責、依規申報、專業調查、部門審查、及時核銷,規范開展地質災害隱患點核銷工作。2025 年完成2處存量地質災害隱患點核銷工作,扎實推進地質災害隱患點動態清零。
(五)優化監測預警網絡建設。總結地質災害普適型監測預警工作成效,按照“新建一批、更新一批、淘汰一批”的原則,實施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優化工程。新建地質災害普適性監測點1處、無線簡易降雨報警器20處,落實地質災害監測點設備運維服務。對符合撤銷條件的監測設備向省自然資源部門提出撤銷申請,并及時移除監測設備。不斷提升地質災害智能化預警水平和預警響應能力。
(六)扎實開展汛期預報預警。進一步完善自然資源、農業農村、應急管理等多部門聯動,及時開展地質災害趨勢分析與會商研判。優化“八張風險清單”分類分層分級研判管控機制,及時發布地質災害風險提示單、預警響應單和重點風險管控清單。按照“省級預報到縣,市級預報到鄉、縣級預警到村”的三級預報預警體系要求,落實縣級預警工作職責,逐級研判、逐級細化、逐級提示,發布預警時第一時間實施“叫醒”“叫應”,確保預警信息及時到人、防范措施準備到位,實現地質災害風險管控閉環。
(七)鞏固完善應急處置工作。各級應急管理部門要做好汛期各項應急準備工作,優化地質災害專業救援隊伍,充實各類應急物資,完善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常態化開展應急演練。一旦突發地質災害事件,迅速調集隊伍和應急物資開展救援。要深化各級應急管理、自然資源等部門的應急響應聯動,做好“安全碼”對接應用。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完善各級應急技術支撐隊伍和裝備建設,接到地質災害險災情報告后,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組織開展應急調查,做好應急處置技術支撐。
(八)積極推進隱患綜合治理。落實地質災害“即查即治”制度,因地制宜落實避讓搬遷和工程治理,開展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共16處。各責任單位要強化主體責任,嚴格落實《浙江省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產管理辦法》的管理要求,扎實做好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確保治理項目有序進行,及時消除地質災害風險隱患,同時做好運維管理。
(九)繼續完善“駐縣進鄉”工作。進一步完善地質災害防治“駐縣進鄉”工作機制,強化隊伍建設和裝備配備。按照“平時服務、急時應急、戰時應戰”的要求,充分發揮地質隊員在地質災害防治中的“主力軍”作用,構建地質災害防治技術支撐服務新格局,進一步彌補基層專業技術力量短板,提升地質災害防范能力。
(十)加強城市地質安全監測。積極協助市級單位開展甌海區園博園城市地質安全運行監測預警,為園博會“詩畫山海,共享綠色生活”提供地質安全保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鎮街切實履行地質災害防治主體責任,各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能分工,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組織領導,認真履行職責,形成工作合力,推動各項責任落實到位。
(二)加強資金保障。嚴格執行國家和浙江省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的規定,把地質災害防治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加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財政支持力度,建立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統籌好上級財政專項資金,切實保障資金需求,確保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順利開展。
(三)加強宣傳培訓。持續做好地質災害防治相關知識宣傳和培訓活動,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新聞媒體,廣泛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地質災害防治宣傳教育活動,增強公眾的地質災害防范意識,提高自救互救能力,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地質災害防治的良好氛圍。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