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甌海區生態環境分局查處一起典型環境違法案件,對轄區內某鞋材有限公司的“未批先建”及“違反‘三同時’及驗收制度”違法行為依法予以查處,同時對該公司及其主要負責人分別開出處罰決定書,既處罰企業,也追責主要負責人;同時通過從輕處罰、分期繳罰、“五書同達”合規引導等舉措為企業留足整改空間。這一“剛柔并濟”案例,既彰顯對環境違法“零容忍”態度,也實現法律懲戒與企業合規發展的平衡,為生態執法提供鮮活范本。
精準追責,打破“企業違法個人無責”僥幸
執法人員檢查發現,該公司存在兩大核心違法問題:一是建設項目未報批環評文件擅自開工,構成“未批先建”;二是配套環保設施建成后未驗收即投產,違反“三同時”及驗收制度。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分局作出三項處罰:針對“未批先建”,責令立即停工,經規范流程評估項目總投資額后依法處罰;針對違反“三同時”及驗收制度,責令限期完成驗收并處罰;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追責處罰。
“這不是‘一罰了之’,而是‘企業 + 個人’雙罰、多項違法并處?!眻谭ㄈ藛T表示,此舉徹底打破企業“違法與負責人無關”的僥幸,讓法律懲戒直抵違法決策核心。
剛柔并濟,兼顧法理與企業實際
嚴格執法的同時,分局堅守“處罰與教育相結合”原則。因該公司積極配合調查、主動認錯并及時整改,符合《長江三角洲區域生態環境行政處罰裁量規則》“從輕處罰”規定,分局依法減少罰款金額;同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批準企業“分期(延期)繳罰”申請。
“處罰目的是督促整改,而非打垮企業。”相關負責人稱,這一舉措既保障處罰嚴肅性,又為企業預留整改空間,避免“一刀切”執法負面影響,實現法律與社會效果統一。
“五書同達”,全鏈條助企合規
此案亮點在于“五書同達”機制:送達《行政處罰決定書》時,同步送達《信用修復告知書》和《行業合規建議書》。前者明確處罰信息公示后果,指引企業通過整改、履行處罰義務修復信用;后者結合鞋材行業特點,從環評、排污許可、設施運行等全流程,為企業定制“環保合規指南”,從源頭規避違法風險。
“五書同達”通過“一次送達、多重服務”,將執法現場變為 “合規課堂”,詮釋了“剛柔并濟”執法理念。
樹立標桿,劃下生態與發展底線
此案為執法提供多重啟示:亮明“環保責任無死角”底線,警示企業主和管理者,環保責任既是企業義務,也是個人責任;打造“精準執法 + 柔性服務”范本,為處理“復合型環境違法”提供可復制經驗;筑牢綠色營商環境,倒逼企業重視合規,助力違法企業“回歸正軌”,推動行業綠色轉型。
下一步,甌海分局將持續保持環境違法查處高壓態勢,優化環境執法與服務舉措,深化“五書同達”機制,以嚴法護生態,以精準服務助企業走好“綠色發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