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聲 (1893~1932)
李振聲,字日照,化名陳伯南,1893年3月4日出生于新橋岙村(今屬甌海區新橋街道)。幼年就讀于溫州教會學校增爵小學。從小立志教育救國,在家鄉岙垟創辦小學,自任校長。在中共溫州
獨立支部開展農運初期,他先后被選為村、鄉農民協會會長。
1927年,由王國楨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他與王國楨、王金等一起,在上、下河鄉開展農運工作,建立農會,發展黨員。在他們的積極活動下,永嘉縣境內組織成立了500多個農會,會員達9萬多人。李振聲被選為縣農會負責人。
“4·12”反革命政變后,溫獨支遭到嚴重破壞,部分黨員從城市移到農村堅持斗爭。
1928年1月,中共浙江省委特派員鄭馨來浙南傳達“8·7”會議精神,同時組建永嘉縣委,李振聲為縣委委員,負責宣傳和農運工作。然后,他和王金等在岙、蓮花心一帶組織新橋赤衛隊,進行抗租、抗債、反霸,鬧荒斗爭。同年8月,在農會聯合大暴動失敗后,中共永嘉縣委于10月派李振聲、雷高升到鐘山、西內兩區進行重建農會、開展反苛捐雜稅、反土地陳報和反村里制斗爭。
1930年2月,中共永嘉縣委第二次擴大會議決定派王國楨、雷高升和李振聲再到西楠溪,重整紅軍,開展游擊戰爭。3月,在黃皮地方成立了浙南紅軍游擊隊總指揮,胡公冕為總指揮,劉蜚雄為參謀,王國楨和李振聲負責政治工作。5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在永嘉成立,軍長胡公冕,政委金貫真,政治部主任陳文杰,李振聲負責組織工作,并協助紅一團雷高升南北出擊。9月21日,紅一團在黃巖縣烏巖鎮戰斗中,部隊傷亡慘重。部隊分散回鄉隱蔽,他帶領10多名戰士轉移至金華、嚴州、杭州等地活動。1932年7月,他從杭州到富陽途中遇熟人,因熟人報警而被捕,押往杭州陸軍監獄,受盡嚴刑拷打,仍堅貞不屈,表現了一個共產黨人的崇高氣節,最后被殺害于獄中,時年3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