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堅持“內外同招”,形成雙輪驅動新布局。
繼續瞄準“8+3”產業布局,堅持市外招大引強與本地企業增資擴產同步推進。一是聚焦細分賽道實現靶向招引。避開產業“大而全”的雷區,生命健康聚焦生物醫藥、醫療器械,新能源產業聚焦儲能技術,數字經濟聚焦數據安全,推動華為、科大訊飛、信達生物等國內龍頭企業對接落地。二是助推本地企業積極創新提能。鼓勵本地頭部企業開拓新產業,建設135畝半固態電池4Gwh PACK線;促成藥品制劑生產項目建設;通過“數據得地”為年產值5000萬元以上的本地企業優先供地。三是聚合優質甌商資源吸引總部回歸。充分利用在外甌商、僑商資源,為在外企業家量身定制產業園,推動溫商回遷,成立溫商總部。
二、聚焦“引育互補”,提升生態吸附新動能。
繼續以高能級平臺為依托,做優生態提升區域對新質生產力項目的吸附能力。一是做優平臺生態引企業。繼續以長遠、未來為導向,持續提升平臺培育力。依托頤高集團,助力“數安港”完成集聚規上生態企業300家;借力佰諾創睿坐鎮基因藥谷,力爭年產值突破300億元。二是提速科研項目產業化。復制華中院“整體合作、分步出資”的創新產業聯合體模式,牽引創投機構助力科研成果轉化,搭建浙大溫研院新材料國際科創中心,推進6家公司融資超3億元。三是提高人才項目資本吸附力。完善人才項目招引“后半篇文章”,充分利用社會資本助力具備融資能力的項目實現產業化,推動侴術雷鯤鵬人才、劉昌勝院士等科研成果轉化。
三、確保“軟硬兼修”,打出招商搶商新攻勢。
在突破土地、資金等關鍵要素的同時打造模塊化攻堅態勢。以“營商環境最優區”讓項目、人才紛至沓來。一是搶抓機遇實現要素突破。抓住園博會、強城行動等重要發展契機,大力氣政策處理做地,利用仙巖新基建產業園1500畝,郭溪中烏產業園300畝等大面積地塊,實現土地要素大幅度突破。二是撬動資本帶動項目落地。創新國資基金與社會資本合作建立專項招商基金,精準投資甌海產業項目的路徑。瞄準零重空間、光合作用等高質量、高成長項目,精準推動甌海產業迭代升級。三是模塊化作戰實現全區一盤棋。注重與平臺、屬地、部門之間的高密度溝通與聯動,實施重點招商項目“模塊化+兵團”作戰機制,將牛聯牛肉食品、空天產業項目等八個項目全速推進,真正實現全區招商一盤棋。